2019-7-4 腾讯手机管家
图片来自网络
垃圾分类,多少人一边支持一边吐槽?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正式开始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垃圾分类概念的提出早已不是新闻,可知易行难,大街小巷的分类垃圾箱大多成了摆设,居民达成共识到养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该条例要求: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大种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
(图:网友晒出垃圾分类的学习资料)
例如:一杯没喝完的珍珠奶茶,应怎样丢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网友调侃:甚至不敢喝奶茶了!由此可见,带有处罚措施的条例,会带给人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自我约束!
居民忙着学习分类,骗子却趁势作乱!
在该条例试行期间,网上便出现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垃圾分类垃圾桶也成为各电商平台爆款,包年、包月、包次的垃圾代分代扔服务逐渐出现在人们有限的想象中!而同时,骗子也开始趁势作乱了!
上海市各个社区陆续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但家住上海虹口的卢女士对不常见的生活垃圾仍心存困惑。很快,她接到一个自称为“垃圾分类志愿工作者”的电话,称卢女士扔的垃圾没按照规定投放,需要缴纳200元罚款,卢女士回忆起自己确实混丢过自己不太清楚分类的垃圾,因此不但信以为真,向对方账号转账,后仔细阅读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上网了解了处罚办法,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