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学会垃圾分类,骗子已经开始动手了!

2019-7-4 腾讯手机管家

最近这段时间,你一天能听到几次“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

图片来自网络


垃圾分类,多少人一边支持一边吐槽?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正式开始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垃圾分类概念的提出早已不是新闻,可知易行难,大街小巷的分类垃圾箱大多成了摆设,居民达成共识到养成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该条例要求: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大种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如果进行混合投放或混合运输,最高可罚5万元……

(图:网友晒出垃圾分类的学习资料)

 
例如:一杯没喝完的珍珠奶茶,应怎样丢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网友调侃:甚至不敢喝奶茶了!由此可见,带有处罚措施的条例,会带给人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自我约束!

 
 居民忙着学习分类,骗子却趁势作乱!


在该条例试行期间,网上便出现了多款垃圾分类小程序,垃圾分类垃圾桶也成为各电商平台爆款,包年、包月、包次的垃圾代分代扔服务逐渐出现在人们有限的想象中!而同时,骗子也开始趁势作乱了!
 
上海市各个社区陆续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但家住上海虹口的卢女士对不常见的生活垃圾仍心存困惑。很快,她接到一个自称为“垃圾分类志愿工作者”的电话,称卢女士扔的垃圾没按照规定投放,需要缴纳200元罚款,卢女士回忆起自己确实混丢过自己不太清楚分类的垃圾,因此不但信以为真,向对方账号转账,后仔细阅读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上网了解了处罚办法,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如何躲过钻空子的骗子呢,看规定!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处长徐志平建议:分类初期居民不必太过纠结,大致做好分类就行,宜粗不宜细;如果实在分不清,就作为干垃圾处理。


图为上海一小区新建投入使用的垃圾分类厢房
图片来源:武毅秀


根据条例规定,个人未按照规范分类,将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而规定拒绝、阻挠城管执法部门现场调查取证拒不签收《责任改正通知书》;当场拒绝改正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的行为;城管责令改正后,30日内被发现垃圾混投3次以上等行为属于“拒不改正”。

“罚款不是目的,作为震慑手段,最终还是要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表示,目前尚未有针对个人的处罚案例和处罚计划。

腾讯手机管家提醒您,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益事,但在积极踏实地学习垃圾分类方法的同时,要慎重对待网络上关于垃圾分类的“捷径”,尤其小心有关处罚的诈骗。我们生活的美好地球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守护,养成良好的习惯,便不会再觉得麻烦甚至犯错误了,骗子也再无机可乘!
- 传递正能量,马上分享 -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更多推荐
查看更多
第四方支付?洗钱的名号这么
高端?
腾讯手机管家
定了!CSS 2019 将在京举办,
聚焦产业互联网安全之道!
腾讯手机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