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面值的数字人民币你见过吗?
别惊讶
这还真不是假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
深圳进行“数字人民币”测试的红包活动
近5万名“幸运锦鲤”通过抽签中奖
在规定场景下体验了“数字人民币”购物~
可当董先生把快递打开后,才发现与之前自己搜索过的“生肖纪念酒”包装有些不一样,生产厂家也不同。
一:铺天盖地的推广
二:“一抽即中”的奖项
三:“五花八门”的额外收费
四:虚假的价格标签
五:“聚沙成塔”的收益
除了此类“百分百中奖”的骗局外,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这些“抽奖”套路。
01 满一定金额参与抽奖,折现先交“登记费”
商家宣传只要下单满一定金额就可以参与抽奖,中奖率同样也是百分百,奖品都是高档手机、奢侈品牌首饰等,并且滚动播出其他用户的中奖信息取得用户的信任。
用户购买产品中奖后可能会产生“很划算”的心理,在商家的引诱下再次购物抽奖,之后商家又告诉用户奖品可以折现,但需要登记用户的个人信息,还需要缴纳登记费,但登记费是可以返还。
这时用户如果选择相信商家选择“折现”并支付登记费那钱财就是有去无回。如果不选择“折现”商家也可以发送劣质产品或拒绝发货,诱导用户消费的目的也已经达到。
02 诱导用户填写手机号,强行开通付费套餐
这类型抽奖的模式是中奖后要求输入手机号免费领取,结果用户“一顿操作”未被提醒就莫名其妙地开通了付费套餐。
03 调整中奖概率,让用户“上头”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网站,很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风险网站。那么大家对风险网站又有多少了解和认识呢?
一起进入风险网站Q&A:
Q1
我们可能接触到哪些风险网站?
A
1、虚假交易平台
骗子通过第三方社交软件发送交易链接,但链接跳转的是和正规交易平台非常相似的钓鱼网站,交易的金额会全部流入骗子的账户且受害者无法收到商品。
2、虚假执法网站
一般在冒充公检法诈骗中出现。骗子给受害者发送虚假执法网站,以此让受害者确信自己卷入案件中,同时获取受害者在网站填写的个人信息。
3、虚假投资、理财平台
一般在杀猪盘诈骗中出现。诱导受害者在平台中投入大量投资金额,并以解冻账户、缴纳保证金等骗取金钱。
4、色情、赌博网站
通过色情内容、博彩游戏等诱导受害者在平台进行充值、支付购买服务,骗取金钱和个人隐私信息。
Q2
我们可能在哪里接触到风险网站?
A
1、恶意广告
许多合法网站依靠付费广告生存,但这些广告中可能隐藏了恶意网站,而网站站长和用户都不知情。
当用户可以点击这个网络广告时,浏览器可能重定向到恶意网站,或在后台下载恶意软件。
2、垃圾邮件或私信
骗子通过邮件或社交媒体私信发送一些吸引人的文字和图片,点击后会跳转到恶意网站。带有恶意代码的网站能窃取网站访问者的登录信息或其他数据。
3、聊天中的不明链接
骗子冒充客服、警察等通过微信、QQ给受害者发送恶意链接。
4、恶意手机软件
恶意APP通常会链接到风险网站,例如赌博平台,并引导用户不断进行充值。
Q3
风险网站有什么危害?
A
1、用户在风险网站进行登录操作,容易导致账号密码被窃取。不法分子就可以用这些密码去尝试登录你的支付宝、淘宝、网银账户等等。
2、不法分子通过风险网站窃取个人信息,如通讯录、银行卡号、身份信息等,再将这些信息打包卖给诈骗集团,用来精准诈骗。
3、不法分子利用网站漏洞植入木马病毒,当用户点击链接,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导致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内的资金被盗刷。
Q4
如何防止落入风险网站的陷阱?
A
01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
不要点击邮件、短信、聊天中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网页弹窗。
点击链接前可仔细观察域名,有些仿冒网站域名和官网非常相似。
例如:
https://www.apple.com.cn/(苹果官网)
http://www.apple.mmncd.cn(钓鱼网站)
访问带有官网标志的网站防止进入钓鱼网站。
02
观察是否带有绿色安全标志
有些网址前面会有一个绿色的安全标志,这些网页一般不会有广告弹出,浏览时就不用担心会被恶意广告干扰,或者不小心点击到恶意链接。
这个绿色安全标志就是网页做了HTTPS,给网页加上了SSL安全证书,避免了网页篡改、流量劫持等。
03
在http://开头的网站谨慎操作
尽量访问https://开头的网站,而在http://开头的网站最好不要进行敏感操作,如输入银行卡信息等,否则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04
对不明网址进行检测
访问网站前,可在微信-腾讯安全中心小程序-不明网址查一查,进行风险网址检测。一旦检测到风险网址,会及时提醒用户。
腾讯手机管家睿眼安全实验室可对风险网址进行精准检测。
睿眼安全实验室具备专业的终端威胁感知服务,是搭建在腾讯安全服务上的大数据风险监控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AI感知引擎,依托动态行为捕捉技术、海量数据特征提取学习及端云一体化的协同技术,监控海量用户遭受高危病毒攻击威胁,并可实时预警,以供业务方快速发现及定位所遭受的威胁情况。为10亿用户手机安全保驾护航。
出门在外
你会有“电量焦虑”吗?
电量所剩无几时
附近有可租赁的共享充电宝
简直就是“救命神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手机不离身,出门在外如果遇上手机没电的情况会特别麻烦。这时如果有共享充电宝那真的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几年共享充电宝发展迅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共享充电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然而,共享充电宝可能存在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充电的同时可能还“共享”了你手机里的隐私!
共享充电宝竟还“共享”隐私?
此前,公安部网安局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警惕身边的共享充电宝陷阱》的推文,提到共享充电宝可能暗藏着隐私泄露的风险。
部分共享充电宝不仅可能存在质量隐患,还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不法分子能通过恶意程序读取手机里的信息,导致通讯录、文本信息和照片视频等隐私数据被泄露。
风险共享充电宝主要来源:
1) 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
2) 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
3) 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
(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上,央视315晚会也曾曝光过类似情况。不法分子对充电宝进行改造,内部加上芯片,就能盗取租用者的信息,包括手机唯一标识码、通讯录、照片甚至是手机应用的账号密码。
共享充电宝竟能实时监听?
不久前,“共享充电宝可能会实时监听”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共享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讨论。
这些被改造的共享充电宝,一旦使用可以传输数据的充电线连接手机,可能会将恶意程序传输至手机,然后通过无线网络直接将手机的数据上传至云端。
(图片来源网络:被改造过的充电宝)
一旦被恶意程序获取手机的控制权,可能导致手机自动安装应用、对外发送短信、无故扣费等。即使断开后,恶意程序依然能操控手机,不法分子通过调用前后置摄像头,可以进行实时监听、转账等风险操作。
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将窃听设备伪装成充电宝出售,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定位、轨迹查询、远程录音等。
如何避免有风险的充电设备?
01
不要随意领取、租用或购买来历不明的充电宝。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谨慎租赁或使用免费的充电电源,尽量避免领取免费赠送的充电宝。
如有需要请选择正规渠道及大品牌服务商提供的可租赁移动电源。购买充电宝时也应选择正规品牌产品。
02
当手机连接充电电源时,如果出现“是否信任此电脑”等类似弹窗,或者弹出需要获取用户授权、打开调试模式等提示,需要提高警惕。
03
可使用可靠的手机安全管理软件,对充电电源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存在风险的充电宝或电源,及时断开该充电设备。
腾讯手机管家安卓端能对不同类型的充电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充电设备是否会读取手机内的照片、文件、短信、通讯录等信息。
腾讯手机管家充电风险检测
NO.1充电设备:
共享充电宝、充电插座等
包括商场、车站、机场、餐馆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的手机充电桩或租用的共享充电宝。
NO.2公用电脑
包括学校、网吧、书店、酒店等场所的公用电脑。
NO.3自用电脑
包括办公电脑、家庭使用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