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如今多数人的求职工作从线下转到了线上,7月份极光数据显示2020年有82.1%的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获取招聘信息,网络招聘网站的存在方便了求职者,同时,也滋生了不少虚假信息带来的招聘诈骗,许多求职者求职不成反被坑。2018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我们在谴责骗子们实行诈骗的同时,也不乏网络招聘平台信息审核、信息管理的责任缺失。
一、网络招聘平台的责任缺位
1.平台信息审核门槛低
多数招聘平台的信息审核流程不严格,曾有新京报记者以手机号注册boss直聘,填写个人姓名,虚构公司全称、简称以及职务后,发布了一条招聘“视觉设计师”的虚假照片广告,在一小时内,已有19人查看相关职位,并有6位求职者发来简历。
网络招聘信息审核不严格并非只在boss直聘平台上,在其他热门招聘平台上也存在相同问题。
中华英才网的招聘者,可以在进入软件企业版的界面之后,选择创建一家新公司,随机撰写两个招聘信息,点击确认,这两则招聘信息即可发布成功,期间没有任何审核,且在一天之内便有14次浏览量。在一款名为“招财猫直聘”的手机招聘软件中,招聘流程更简单,只需填写招聘信息,点击发送,该信息立刻处于展示之中。
而即使有些招聘网站要求招聘认证,其认证门槛也极低。
以58同城为例,填写招聘信息后,点击发送,网站会要求用户进行认证,认证之后才能发布信息。认证的方式有三种,芝麻实名认证,人脸认证或支付认证,其中最后一个支付认证,只需要一分钱,该账号即可通过认证。
而有些招聘平台,仅缴纳相应金额即可通过认证,发布招聘信息。如同城招聘软件,主打方向为基层岗位招聘,在注册后发现,要想发布招聘信息,可上传公司的营业执照,最快10分钟便可通过认证,但下方还有一条提示,“如果暂时提供不了营业执照,缴纳300元保证金,同样可体验超爽招聘服务。”
智联招聘的认证模式要求企业上传企业营业执照,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智联招聘核对工商资料的做法并非完美,手持身份证照片以及工商资料均可以通过PS合成,目前,一些骗子通过PS或其他手段,冒用正规公司名义,以正规公司的名义发布招聘,而这些招聘网站很难核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猎聘网上,信息审核一个工作日内则能完成企业资质审核。一位记者在发布完招聘信息后,收到猎聘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表示:“正常是不需要审核的,涉及到敏感字会有一个工作日的审核期。”
2.隐形的招聘黑产
在淘宝上,可以看到多家店铺替企业发布招聘职位的信息。类似“300元/月,可以在58平台上代发招聘职位,每天刷新4次,维护一个月;300元/月,代发智联名企会员职位,每天刷新维护推广一个月。”的代发招聘信息广告数不胜数。
大部分店铺提供的代发业务承诺“企业会员账号代发,重点推荐职位,排名靠前”。而且,购买代发服务“不需要你提供任何企业资质,求职者简历也是直接发到你的邮箱中”。这些“一条龙”代发业务不仅存在在淘宝平台中,qq群、闲鱼和贴吧等平台也是高发地。
公众号“雷达财经“写文章表示,网络招聘平台的审核漏洞滋生了一批招聘黑产,在有关”58、智联、前程“的交流QQ群中,有卖家出售名为”营业执照生成器“的应用程序。据卖家介绍,只需输入企业信息,选择模板,就可生成营业执照,且该执照”亲测“可通过58等平台的认证。
这些代发宝贝成功绕过了诸多网络招聘平台的审查体系,对于那些招聘诈骗等黑产从业者,想要突破招聘平台的审核门槛,难度极低。
知乎用户兼优秀回答者”Sean Ye“在文章《前车之鉴,警惕招聘网站的那些恶魔之手》中表示互联网招聘平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且还存在招聘信息泄露的风险。
部分招聘代发商还提供”简历下载“的业务。在58同城、智联招聘的企业端,企业需要向平台支付费用,其中少部分用于职位信息推荐,大部分费用被用于下载求职者简历。以智联为例,下载一份简历需要30元。而在淘宝中,”简历下载“的成本则低得多。
据先前新京报媒体报道,信息贩子对记者称,自己手握十万条个人简历,仅需40元即可购买。而这些建立包含了详细的工作经验、出生日期、居住地、手机号等。由此可见,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信息保护措施并不到位。
“网络平台的法律性质一方面是劳动法中的职业中介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另一方面也是广告法中的广告发布者。”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付勇律师表示,网络平台负有审核用人单位证照、经办人身份、招聘信息内容等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同时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收集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要保密。网络平台违反法律义务,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需承担刑事责任。
二、网络招聘骗局盘点
网络招聘平台存在审核机制不严谨、数据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让有心之人钻了许多空子,衍生出许多骗局套路,贻害不浅。
骗局一:巧立名目,索要钱财
多数骗子公司都会在求职者入职之前,以各种名目要求其交费,如保证金、保密费、会员费、工卡费等等,连环设套,一步步摧毁对方的警惕防线,将受害者拉入坑。当受害者提出疑问时,公司则会打着某个大型网络招聘平台的旗号:“我们是与某集网有合作的正规公司,已经通过了某集网的认证,如果公司是虚假的,某集网也不会允许我们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
广州高校大一女生唐维维在某网络招聘平台看到一则“手机电脑兼职,轻松赚钱,名额有限”的信息,联系对方后,对方承诺的工作“性价比”颇高。淘宝刷单员每刷一单可赚20元-30元,而打字员要求“会使用word打字,耐心认真”,日薪承诺100元-150元。但在之后,客服要表示需要分级交钱才能做相应的岗位,唐维维缴纳了198元成为高级会员后,却发现自己进不去所谓的“培训频道”,直到发现自己被封号、频道被冻结、QQ被拉黑时,她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兼职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要求交的各种费用中,体检费往往是合理要求,然而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和医院合作一起骗取应聘者钱财,如北京丰台法院的一份判决书中,李某证言:2003年他和张某、郄某三个人共同出资买下了北京京仁医院,他是法人,郄是董事长,张是院长。2012年其医院被吊销了医保资格,业绩有很大下滑,很多设备也空闲,2012年10月,新院长李某在院办会上提出,有一些公司想跟其合作办健康筛查,可给医院一些利润,其医院出不了体检报告,为别人做健康筛查,收取每人236元,医院留100块钱,剩下的给合作公司。想来骗子想骗钱,各种名目和手段都能想得出来。
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导师程敏表示,互联网招聘骗局往往利用毕业生急于找工作,且没有社会经验的弱点。她建议毕业生在投简历时,要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是否有负面新闻等,一般来说,正规公司是不会向应聘者收押金、培训费用的。
骗局二:培训贷招聘诈骗
诈骗公司在招聘网站上挂出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面试时以不合格为由劝说求职者参加培训,对于拿不出学费的求职者,就为他们办理贷款分期支付。这不是哪个招聘网站提供的贴心服务,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套路”。此类招聘诈骗,多针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利用后者社会经验缺乏这一点,以各种话术忽悠大学生上当。
2018年,央视报道一则招聘诈骗事件,贵州大专毕业的小杨就是在培训贷招聘骗局下,欠下不少钱,当初他在网上看到有家公司正在招聘“UI设计助理”,对学历和经验都没有要求,待遇却不错,去到现场时,公司称可以让小杨去公司实习三个月,之后会把他推荐到知名大企业就业,但实习期间需要交价值19980元的培训费。小杨信以为真,跟随骗子指导在某app上贷款付费,却不想上了三个月的培训课,公司没有为他安排岗位或推荐就业,而是让学员自己去找工作。原本的承诺就业也只能打水漂。
有内幕人员称该类“招聘”公司有一套专门的话术,负责说服面试者参加培训的人就叫做“咨询师”,这个转变过程叫“转招”,起初是对面试者的工作经历打压,或者多多少少挑出一大堆刺来,然后当面试者自我怀疑时,“咨询师”就以保证就业为由,引诱受害者参与培训,而所谓的“保证就业、高薪就业”的承诺,到了签订的协议上则变成了“推荐工作、推荐就业”。
近期兴起的网络配音兼职也有“培训贷”的影子,很多配音培训机构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多个平台投放广告,起初以一元免费课程吸引配音爱好者参与,在课程上培训人员告诉学员配音播音非常赚钱,门槛也低,仅一部手机就可以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但需要购买为期几个月的进阶课程,对于付不起学费的学员,他们还可以提供贷款,分期支付。但一般交钱之后,发现课程质量并不高,或者培训机构拿完钱后拉黑学员。
为多名知名男演员配过影视剧作品的配音员彭尧表示,配音绝不是一个可以速成赚高薪的行业。“关于配音兼职收入的价格表,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零基础经过几个月培训就能够拿到的。”彭尧介绍,以影视剧配音来说,首先要有机会成为公司的储备配音员,之后至少要跟棚半年以上。从线下学习到实习,从给小角色配音到为重要角色配音,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骗局三:假招聘,真传销
传销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但很多不法分子借招聘之名,称公司该项目需要上岗人出差,实则是诱拐应聘者到传销窝点洗脑,监禁,并且威胁其向家人索要钱财等。招聘网站一般不会对公司的办公地点进行。
2017年7月著名的“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的主人公就是在求职时侮辱传销组织造成的悲剧。东华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平台应聘,接到”北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入职聘用书,却被告知需要出差到天津两个月,期间多次向同学借钱,而在两个月后,其尸体在天津市静海区一处水沟内被发现,后警方调查该公司为钓鱼诈骗公司,拐骗求职者传销,先前打电话的手机也已经停机。两个月时间,李文星多次向同学透露该家公司多处疑点,一度觉得是传销组织。
(图片来源网络)
李文星案并不是孤例,求职者张晓文在毕业之初,通过“boss直聘”应聘了一家名为“百利应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的技术职位,随后以面试为由骗至天津海县大口子门村的传销窝点,失去人身自由11天,累计金钱损失将近3万。张晓文表示,传销人员有时会在BOSS直聘等求职平台上伪装成招聘人员。“我从传销组织逃出来后,发现BOSS直聘上原有的这个招聘岗位已经不存在了。”张晓文认为,BOSS直聘应对自己被骗负有责任。
自2015年以来,boss直聘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快速入驻招聘,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的审核机制,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尽管李文星之死的第一责任方是传销集团,但是boss直聘是不可推卸的第二责任方。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招聘网站必须为消费者站好岗、把好关,招聘网站是平台搭建者、是规则制定者、是广告主挑选者,招聘网站拥有大数据,也挣了消费者的钱。尽管看上去求职者没有付费,是招聘单位付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骗局四:“女公关”实为皮肉生意
招聘“卖淫”信息的广告往往比较暧昧模糊不清,多以“女公关”、“高级秘书”、“董事长秘书”、“高级保姆”等字眼包装岗位,再通过高薪高待遇零门槛等标签吸引女性投递,自称为公司内部人员会在“面试”时给受害者做“思想工作”,称“做这个也没什么,只是赚钱快的一种渠道,趁现在年轻,多赚点青春钱。”还表示收入、分成颇高,“2小时以内2000元,6小时以内5000元。”等。
在一个经典案例中,骗子刘某甲先后雇佣、纠集二十余人,通过58同城网、百姓网、我爱兼职网等互联网以“公司”名义发布招聘信息,招募、引诱、控制众多妇女长期从事卖淫活动。自2010年6月起,该犯罪集团先后招募卖淫妇女540余名,仅2012年6月6日至同月14日调派外出卖淫达100余人次。
而在今年11月23日,网络招聘信息实为“皮肉生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新京报发布有关boss直聘暗藏情色陷阱的调查报道,报道表示在boss直聘上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岗位都存在“情色招聘”的现象。而此类招聘大都打着"董事长助理"、"生活助理"、“生活秘书“、”高端保姆“等旗号,工作内容描述简单模糊、语焉不详,而实际要求应聘者提供性服务。
今年以来,包括北京、杭州、南京在内,有多个地区的微博网友反映称在boss直聘上遭遇“情色招聘”,网友川川反映,今年5月,广州网友艳艳在boss直聘上应聘秘书助理职位,直接被老板载去陪客户吃饭,客户走后,老板对艳艳动手动脚,并开价8000元要求艳艳做他的女朋友兼秘书。
在以招聘为名实为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中,受害者的角色比较模糊。一些受害者,在诱人的招聘条件下,误入卖淫组织团伙,被犯罪分子所控制,而被迫卖淫;还有一些受害者,与犯罪分子约定嫖资分成。
上述招聘诈骗中,骗子所用手段各有不同,但都逃不开以下套路:
三、如何避免网络招聘诈骗
1.谨慎选择网络招聘平台
选择招聘网站之前,尽量选择较大较权威的招聘平台,不要盲目使用市场上微小招聘软件。
使用前可以上网搜寻招聘网站的审核机制是否严格,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用户反馈等,也可以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是否有较多涉诉案件,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如果有较多资讯或网友反馈并不友好,需要谨慎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2.识别岗位信息是否靠谱
单纯从网络招聘平台筛选是不够的,应聘者在看到每一份工作JD时,也要全方面识别该工作岗位的真实性,避免落入诈骗分子挖下的陷阱。
①网上搜索查看企业信息
对公司的资质以及属性不确定的话,多上网去搜索公司的地址以及评价。目前有企查查、天眼查等查询企业的网站,从公司类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过往法律风险等方面查询企业信息,也可以在各地工商部门网站上查询,应聘者可以从信息中判断该公司是否为皮包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②面试邀请发送方式
正规的企业,都是用企业邮箱或短信来发正式邀请,不正规的私人公司都喜欢用qq或者微信等工具。李文星案件中,有媒体亲自联系到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坦言,他们的邮件都是通过企业邮箱发送给求职者,而不是个人的QQ邮箱。
如发现情况可疑,可以在腾讯手机管家中,使用“应用安全”功能页中的”陌生账号检测”,检测新加联系人的账号安全。
(步骤一)
(步骤二)
③高薪资高待遇要注意!
对于网上的各种高薪工作,坚信天下不会掉馅饼,打字员、刷单和点赞单等工作直接排除。日后,骗子公司肯定会与时俱进,只要时刻提高自身的警惕力,了解同岗位的平均薪酬,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④面试场合要正规
一般公司面试都会约定在办公楼内面试,但有些皮包公司、诈骗分子会为了省钱,不愿意租下一个办公场地,就以各种借口要求应聘者到附近的咖啡厅、麦当劳、奶茶店面试,这类地方点一杯饮料即可坐一天,所以应聘者在面试时可以从面试场合判断所应聘工作是否为不法分子放出来的倒钩。
3.面试前查询地点,安装手机紧急报警器
有些传销、卖淫不法分子,会将面试地点设在很偏僻的位置,当求职者前往面试时就地勒索监禁,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李文星案就是个巨大的警示,为此求职者在面试前,应该仔细查询面试地点是否偏僻,独自前往面试时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紧急报警器。
腾讯手机管家中就有相应保护功能,守卫用户的个人安全。在页面底部“管家”功能列表中,点击“实用工具”菜单栏的“更多”,即可在“增强守护”中使用“一键求助”:遇到紧急情况,快速按下电源键5次,自动发送包含位置的短信和紧急联系人。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4.拒交各种押金和保证金、身份证等
《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当求职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请马上停止向外汇款。
当涉及到钱财转账时,腾讯手机管家最新版本,可以从支付、隐私、账号多方位保卫手机安全,检测转账是否安全。
5.善用举报功能
经过多次披露,网络招聘网站也在不断完善中,不少平台都加入了职位举报的功能。如boss直聘中,在岗位展示的右上角即有一个举报标识,当应聘者发现岗位为虚假招聘信息时,应及时向平台举报,避免其他求职者再次上当受骗。
(步骤一)
(步骤二)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如今多数人的求职工作从线下转到了线上,7月份极光数据显示2020年有82.1%的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获取招聘信息,网络招聘网站的存在方便了求职者,同时,也滋生了不少虚假信息带来的招聘诈骗,许多求职者求职不成反被坑。2018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甚至有人落入卖淫窝点、诈骗集团。我们在谴责骗子们实行诈骗的同时,也不乏网络招聘平台信息审核、信息管理的责任缺失。
一、网络招聘平台的责任缺位
1.平台信息审核门槛低
多数招聘平台的信息审核流程不严格,曾有新京报记者以手机号注册boss直聘,填写个人姓名,虚构公司全称、简称以及职务后,发布了一条招聘“视觉设计师”的虚假照片广告,在一小时内,已有19人查看相关职位,并有6位求职者发来简历。
网络招聘信息审核不严格并非只在boss直聘平台上,在其他热门招聘平台上也存在相同问题。
中华英才网的招聘者,可以在进入软件企业版的界面之后,选择创建一家新公司,随机撰写两个招聘信息,点击确认,这两则招聘信息即可发布成功,期间没有任何审核,且在一天之内便有14次浏览量。在一款名为“招财猫直聘”的手机招聘软件中,招聘流程更简单,只需填写招聘信息,点击发送,该信息立刻处于展示之中。
而即使有些招聘网站要求招聘认证,其认证门槛也极低。
以58同城为例,填写招聘信息后,点击发送,网站会要求用户进行认证,认证之后才能发布信息。认证的方式有三种,芝麻实名认证,人脸认证或支付认证,其中最后一个支付认证,只需要一分钱,该账号即可通过认证。
而有些招聘平台,仅缴纳相应金额即可通过认证,发布招聘信息。如同城招聘软件,主打方向为基层岗位招聘,在注册后发现,要想发布招聘信息,可上传公司的营业执照,最快10分钟便可通过认证,但下方还有一条提示,“如果暂时提供不了营业执照,缴纳300元保证金,同样可体验超爽招聘服务。”
智联招聘的认证模式要求企业上传企业营业执照,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息安全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智联招聘核对工商资料的做法并非完美,手持身份证照片以及工商资料均可以通过PS合成,目前,一些骗子通过PS或其他手段,冒用正规公司名义,以正规公司的名义发布招聘,而这些招聘网站很难核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猎聘网上,信息审核一个工作日内则能完成企业资质审核。一位记者在发布完招聘信息后,收到猎聘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表示:“正常是不需要审核的,涉及到敏感字会有一个工作日的审核期。”
2.隐形的招聘黑产
在淘宝上,可以看到多家店铺替企业发布招聘职位的信息。类似“300元/月,可以在58平台上代发招聘职位,每天刷新4次,维护一个月;300元/月,代发智联名企会员职位,每天刷新维护推广一个月。”的代发招聘信息广告数不胜数。
大部分店铺提供的代发业务承诺“企业会员账号代发,重点推荐职位,排名靠前”。而且,购买代发服务“不需要你提供任何企业资质,求职者简历也是直接发到你的邮箱中”。这些“一条龙”代发业务不仅存在在淘宝平台中,qq群、闲鱼和贴吧等平台也是高发地。
公众号“雷达财经“写文章表示,网络招聘平台的审核漏洞滋生了一批招聘黑产,在有关”58、智联、前程“的交流QQ群中,有卖家出售名为”营业执照生成器“的应用程序。据卖家介绍,只需输入企业信息,选择模板,就可生成营业执照,且该执照”亲测“可通过58等平台的认证。
这些代发宝贝成功绕过了诸多网络招聘平台的审查体系,对于那些招聘诈骗等黑产从业者,想要突破招聘平台的审核门槛,难度极低。
知乎用户兼优秀回答者”Sean Ye“在文章《前车之鉴,警惕招聘网站的那些恶魔之手》中表示互联网招聘平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严格,且还存在招聘信息泄露的风险。
部分招聘代发商还提供”简历下载“的业务。在58同城、智联招聘的企业端,企业需要向平台支付费用,其中少部分用于职位信息推荐,大部分费用被用于下载求职者简历。以智联为例,下载一份简历需要30元。而在淘宝中,”简历下载“的成本则低得多。
据先前新京报媒体报道,信息贩子对记者称,自己手握十万条个人简历,仅需40元即可购买。而这些建立包含了详细的工作经验、出生日期、居住地、手机号等。由此可见,网络招聘平台对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信息保护措施并不到位。
“网络平台的法律性质一方面是劳动法中的职业中介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另一方面也是广告法中的广告发布者。”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付勇律师表示,网络平台负有审核用人单位证照、经办人身份、招聘信息内容等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义务,同时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收集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要保密。网络平台违反法律义务,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还需承担刑事责任。
二、网络招聘骗局盘点
网络招聘平台存在审核机制不严谨、数据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让有心之人钻了许多空子,衍生出许多骗局套路,贻害不浅。
骗局一:巧立名目,索要钱财
多数骗子公司都会在求职者入职之前,以各种名目要求其交费,如保证金、保密费、会员费、工卡费等等,连环设套,一步步摧毁对方的警惕防线,将受害者拉入坑。当受害者提出疑问时,公司则会打着某个大型网络招聘平台的旗号:“我们是与某集网有合作的正规公司,已经通过了某集网的认证,如果公司是虚假的,某集网也不会允许我们在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
广州高校大一女生唐维维在某网络招聘平台看到一则“手机电脑兼职,轻松赚钱,名额有限”的信息,联系对方后,对方承诺的工作“性价比”颇高。淘宝刷单员每刷一单可赚20元-30元,而打字员要求“会使用word打字,耐心认真”,日薪承诺100元-150元。但在之后,客服要表示需要分级交钱才能做相应的岗位,唐维维缴纳了198元成为高级会员后,却发现自己进不去所谓的“培训频道”,直到发现自己被封号、频道被冻结、QQ被拉黑时,她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兼职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要求交的各种费用中,体检费往往是合理要求,然而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和医院合作一起骗取应聘者钱财,如北京丰台法院的一份判决书中,李某证言:2003年他和张某、郄某三个人共同出资买下了北京京仁医院,他是法人,郄是董事长,张是院长。2012年其医院被吊销了医保资格,业绩有很大下滑,很多设备也空闲,2012年10月,新院长李某在院办会上提出,有一些公司想跟其合作办健康筛查,可给医院一些利润,其医院出不了体检报告,为别人做健康筛查,收取每人236元,医院留100块钱,剩下的给合作公司。想来骗子想骗钱,各种名目和手段都能想得出来。
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导师程敏表示,互联网招聘骗局往往利用毕业生急于找工作,且没有社会经验的弱点。她建议毕业生在投简历时,要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是否有负面新闻等,一般来说,正规公司是不会向应聘者收押金、培训费用的。
骗局二:培训贷招聘诈骗
诈骗公司在招聘网站上挂出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面试时以不合格为由劝说求职者参加培训,对于拿不出学费的求职者,就为他们办理贷款分期支付。这不是哪个招聘网站提供的贴心服务,而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套路”。此类招聘诈骗,多针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利用后者社会经验缺乏这一点,以各种话术忽悠大学生上当。
2018年,央视报道一则招聘诈骗事件,贵州大专毕业的小杨就是在培训贷招聘骗局下,欠下不少钱,当初他在网上看到有家公司正在招聘“UI设计助理”,对学历和经验都没有要求,待遇却不错,去到现场时,公司称可以让小杨去公司实习三个月,之后会把他推荐到知名大企业就业,但实习期间需要交价值19980元的培训费。小杨信以为真,跟随骗子指导在某app上贷款付费,却不想上了三个月的培训课,公司没有为他安排岗位或推荐就业,而是让学员自己去找工作。原本的承诺就业也只能打水漂。
有内幕人员称该类“招聘”公司有一套专门的话术,负责说服面试者参加培训的人就叫做“咨询师”,这个转变过程叫“转招”,起初是对面试者的工作经历打压,或者多多少少挑出一大堆刺来,然后当面试者自我怀疑时,“咨询师”就以保证就业为由,引诱受害者参与培训,而所谓的“保证就业、高薪就业”的承诺,到了签订的协议上则变成了“推荐工作、推荐就业”。
近期兴起的网络配音兼职也有“培训贷”的影子,很多配音培训机构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多个平台投放广告,起初以一元免费课程吸引配音爱好者参与,在课程上培训人员告诉学员配音播音非常赚钱,门槛也低,仅一部手机就可以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但需要购买为期几个月的进阶课程,对于付不起学费的学员,他们还可以提供贷款,分期支付。但一般交钱之后,发现课程质量并不高,或者培训机构拿完钱后拉黑学员。
为多名知名男演员配过影视剧作品的配音员彭尧表示,配音绝不是一个可以速成赚高薪的行业。“关于配音兼职收入的价格表,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零基础经过几个月培训就能够拿到的。”彭尧介绍,以影视剧配音来说,首先要有机会成为公司的储备配音员,之后至少要跟棚半年以上。从线下学习到实习,从给小角色配音到为重要角色配音,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骗局三:假招聘,真传销
传销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但很多不法分子借招聘之名,称公司该项目需要上岗人出差,实则是诱拐应聘者到传销窝点洗脑,监禁,并且威胁其向家人索要钱财等。招聘网站一般不会对公司的办公地点进行。
2017年7月著名的“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的主人公就是在求职时侮辱传销组织造成的悲剧。东华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平台应聘,接到”北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入职聘用书,却被告知需要出差到天津两个月,期间多次向同学借钱,而在两个月后,其尸体在天津市静海区一处水沟内被发现,后警方调查该公司为钓鱼诈骗公司,拐骗求职者传销,先前打电话的手机也已经停机。两个月时间,李文星多次向同学透露该家公司多处疑点,一度觉得是传销组织。
(图片来源网络)
李文星案并不是孤例,求职者张晓文在毕业之初,通过“boss直聘”应聘了一家名为“百利应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的技术职位,随后以面试为由骗至天津海县大口子门村的传销窝点,失去人身自由11天,累计金钱损失将近3万。张晓文表示,传销人员有时会在BOSS直聘等求职平台上伪装成招聘人员。“我从传销组织逃出来后,发现BOSS直聘上原有的这个招聘岗位已经不存在了。”张晓文认为,BOSS直聘应对自己被骗负有责任。
自2015年以来,boss直聘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快速入驻招聘,平台执行的”只发一个职位,资料合规,可以先发;不触发举报,可以招聘“的审核机制,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尽管李文星之死的第一责任方是传销集团,但是boss直聘是不可推卸的第二责任方。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表示:“招聘网站必须为消费者站好岗、把好关,招聘网站是平台搭建者、是规则制定者、是广告主挑选者,招聘网站拥有大数据,也挣了消费者的钱。尽管看上去求职者没有付费,是招聘单位付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骗局四:“女公关”实为皮肉生意
招聘“卖淫”信息的广告往往比较暧昧模糊不清,多以“女公关”、“高级秘书”、“董事长秘书”、“高级保姆”等字眼包装岗位,再通过高薪高待遇零门槛等标签吸引女性投递,自称为公司内部人员会在“面试”时给受害者做“思想工作”,称“做这个也没什么,只是赚钱快的一种渠道,趁现在年轻,多赚点青春钱。”还表示收入、分成颇高,“2小时以内2000元,6小时以内5000元。”等。
在一个经典案例中,骗子刘某甲先后雇佣、纠集二十余人,通过58同城网、百姓网、我爱兼职网等互联网以“公司”名义发布招聘信息,招募、引诱、控制众多妇女长期从事卖淫活动。自2010年6月起,该犯罪集团先后招募卖淫妇女540余名,仅2012年6月6日至同月14日调派外出卖淫达100余人次。
而在今年11月23日,网络招聘信息实为“皮肉生意”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新京报发布有关boss直聘暗藏情色陷阱的调查报道,报道表示在boss直聘上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的岗位都存在“情色招聘”的现象。而此类招聘大都打着"董事长助理"、"生活助理"、“生活秘书“、”高端保姆“等旗号,工作内容描述简单模糊、语焉不详,而实际要求应聘者提供性服务。
今年以来,包括北京、杭州、南京在内,有多个地区的微博网友反映称在boss直聘上遭遇“情色招聘”,网友川川反映,今年5月,广州网友艳艳在boss直聘上应聘秘书助理职位,直接被老板载去陪客户吃饭,客户走后,老板对艳艳动手动脚,并开价8000元要求艳艳做他的女朋友兼秘书。
在以招聘为名实为卖淫嫖娼的违法犯罪中,受害者的角色比较模糊。一些受害者,在诱人的招聘条件下,误入卖淫组织团伙,被犯罪分子所控制,而被迫卖淫;还有一些受害者,与犯罪分子约定嫖资分成。
上述招聘诈骗中,骗子所用手段各有不同,但都逃不开以下套路:
三、如何避免网络招聘诈骗
1.谨慎选择网络招聘平台
选择招聘网站之前,尽量选择较大较权威的招聘平台,不要盲目使用市场上微小招聘软件。
使用前可以上网搜寻招聘网站的审核机制是否严格,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用户反馈等,也可以到”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是否有较多涉诉案件,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如果有较多资讯或网友反馈并不友好,需要谨慎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2.识别岗位信息是否靠谱
单纯从网络招聘平台筛选是不够的,应聘者在看到每一份工作JD时,也要全方面识别该工作岗位的真实性,避免落入诈骗分子挖下的陷阱。
①网上搜索查看企业信息
对公司的资质以及属性不确定的话,多上网去搜索公司的地址以及评价。目前有企查查、天眼查等查询企业的网站,从公司类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过往法律风险等方面查询企业信息,也可以在各地工商部门网站上查询,应聘者可以从信息中判断该公司是否为皮包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②面试邀请发送方式
正规的企业,都是用企业邮箱或短信来发正式邀请,不正规的私人公司都喜欢用qq或者微信等工具。李文星案件中,有媒体亲自联系到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坦言,他们的邮件都是通过企业邮箱发送给求职者,而不是个人的QQ邮箱。
如发现情况可疑,可以在腾讯手机管家中,使用“应用安全”功能页中的”陌生账号检测”,检测新加联系人的账号安全。
(步骤一)
(步骤二)
③高薪资高待遇要注意!
对于网上的各种高薪工作,坚信天下不会掉馅饼,打字员、刷单和点赞单等工作直接排除。日后,骗子公司肯定会与时俱进,只要时刻提高自身的警惕力,了解同岗位的平均薪酬,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④面试场合要正规
一般公司面试都会约定在办公楼内面试,但有些皮包公司、诈骗分子会为了省钱,不愿意租下一个办公场地,就以各种借口要求应聘者到附近的咖啡厅、麦当劳、奶茶店面试,这类地方点一杯饮料即可坐一天,所以应聘者在面试时可以从面试场合判断所应聘工作是否为不法分子放出来的倒钩。
3.面试前查询地点,安装手机紧急报警器
有些传销、卖淫不法分子,会将面试地点设在很偏僻的位置,当求职者前往面试时就地勒索监禁,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李文星案就是个巨大的警示,为此求职者在面试前,应该仔细查询面试地点是否偏僻,独自前往面试时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紧急报警器。
腾讯手机管家中就有相应保护功能,守卫用户的个人安全。在页面底部“管家”功能列表中,点击“实用工具”菜单栏的“更多”,即可在“增强守护”中使用“一键求助”:遇到紧急情况,快速按下电源键5次,自动发送包含位置的短信和紧急联系人。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4.拒交各种押金和保证金、身份证等
《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当求职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请马上停止向外汇款。
当涉及到钱财转账时,腾讯手机管家8.9.1最新版本,可以从支付、隐私、账号多方位保卫手机安全,检测转账是否安全。
5.善用举报功能
经过多次披露,网络招聘网站也在不断完善中,不少平台都加入了职位举报的功能。如boss直聘中,在岗位展示的右上角即有一个举报标识,当应聘者发现岗位为虚假招聘信息时,应及时向平台举报,避免其他求职者再次上当受骗。
(步骤一)
(步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