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各大社交媒体出现了多位男明星购买了某品牌钻戒的消息,一时间明星“恋爱塌房”的传闻四处传播。网友通过该品牌的真爱验证查询系统,输入明星的身份信息,就能查到他们曾经的购买记录。随后,该品牌关闭查询系统,并作出相关声明,而明星们也纷纷辟谣自己曾购买该品牌钻戒。
在这个看似是娱乐事件的背后,其实有众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事情。为什么明星的身份信息泄露问题如此严重?而个人信息泄露是不是不限于明星?
#01
明星身份信息
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某品牌钻戒之前一直以“男士一生只能凭借身份信息购买一枚”为卖点,有网友用某位男偶像的身份证号码在该品牌的“真爱查询”系统进行查询,结果发现男偶像竟然真的有购买钻戒的记录。
随后,网友又用其他明星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查询,陆续查到十几位明星有购买记录。之后,明星们纷纷辟谣澄清身份信息遭到盗用,自己并没有购买过相关品牌钻戒。而有网友表示自己从黄牛处得知某位明星的身份证号码,并冒用其身份买戒指给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不少网友也提出疑问:只要有对方的身份证号码,就能以他的身份购买钻戒,这样是否合理?查询记录的网友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明星的身份证号码?用他人身份信息查询购买记录,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
#02
吃瓜背后
是严重的信息泄露问题
这次“塌房”事件,不由得让人想起2020年底,网上突然出现大量明星的“健康宝照片”,在各种群里甚至出现了“2元打包70多位艺人健康宝照片”、“1000多位艺人身份证号仅售1元”等信息。众多明星的“素颜照”在各大网络平台传播,而泄露的源头则是健康码小程序。只要在小程序里输入明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无需人脸识别即可获得该明星在录入个人信息时,进行人脸识别的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身份信息,明星们的航班、行程、户籍等信息,都经常被贩卖,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在一些专门出售该类信息的群里,花一点钱即可购买超过1000位明星的身份证号、护照信息等。曾经有粉丝就利用偶像的身份信息,改签了艺人的航班,甚至替艺人进行值机选座。
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就能以他人身份购买钻戒,甚至修改航班信息,一方面显示出平台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现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峻。
#03
大数据时代
信息泄露的不只是明星
如果接到自称客服的退款电话,对方知道你的订单号、快递单号、电话、地址等信息,你会相信对方吗?
如果接到自称警察的电话,称你涉嫌诈骗,还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你会害怕并“配合调查”吗?
很多骗局里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取得受害者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们事先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隐私信息的“裸奔”导致骗子对受害者相关信息“了如指掌”。
案例
此前,某UP主小A接到一个自称快递小哥的电话,对方称她的快递丢失可以给她双倍赔偿,并准确报出了她购物时所留的化名和快递单号,这让她相信了对方。于是小A在所谓的“客服”指导下在某平台“备用金”申请了180元快递理赔。
对方称因操作失误,备用金申请成了500元,产生借贷关系。以解除借贷关系为由,小A在“客服”的指导下从多张银行卡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16万元。
小结
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了精准诈骗的“帮凶”。不法分子通过姓名和电话号码,可以找到社交账号、支付账号等;通过购买的商品信息能推断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等。
手管提醒用户注意以下几点,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1、公共WiFi谨慎连接
谨慎连接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如果需要进行登录手机网银、支付软件等敏感操作,尽量使用流量。
2、妥善处理票据单据
快递单、机票车票、水电费账单、话费单据等不要随意丢弃,有用的单据票据妥善保存,没用的尽快处理,以免个人信息遭到泄露。
谨慎参与扫码抽奖、街头问卷调查、免费打印照片等活动,不要轻易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及其他个人信息。
3、不点击不明链接,不在未知APP注册账号
尽量不要在来历不明的网站或非正规手机软件上进行以下操作:注册及登录账户、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等。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弹窗等,在正规应用市场下载安卓APP。钓鱼网站和风险软件通常会违规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4、定期修改密码,加密重要文件
可以定期修改较为重要的账号密码,如:支付APP的登录及支付密码,防止账号被盗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不同的账号尽量不要使用相同的账号密码,不再使用的网站和APP账号建议及时注销。
带有个人敏感信息的电子数据,如证件照片等,建议用完马上删除或者采用加密方式进行存储。
5、定期对手机进行隐私安全检测
使用腾讯手机管家-安全检测功能,对账号、手机文件、短信、网络环境等进行检测,排查隐私安全隐患。